全球七大一體電腦品牌推薦,辦公娛樂兩不誤(一體電腦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一體電腦多用于商務辦公和影音娛樂,相比筆記本電腦擁有更大的屏幕,音響效果也更好,而且相對臺式機占地更小。今天就給大家推薦7個上榜品牌,性能配置與顯示效果俱佳。
1、蘋果/美國
蘋果是一體電腦的先驅(qū)之一,早在1998年就推出過iMac G3,現(xiàn)在的iMac也是一體電腦中最受認可的機型之一,根據(jù)DIGITIMES的調(diào)查報告,一體電腦全球出貨量長期位列第一,是當之無愧的行業(yè)領導者。
蘋果電腦最為人稱道的有兩點,其一是其出色的工業(yè)設計,無論是iMac還是MacBook都有著簡潔而凌厲的流線設計,甚至有人稱其為電子產(chǎn)品中的藝術品;其二是業(yè)界頂尖的屏幕,高色域、高色準的5K級分辨率屏幕使其成為高端設計行業(yè)的標配。
高質(zhì)量 高價格是iMac的主要特征,絕大部分機型在萬元以上。由于Mac OS當前的游戲兼容并不算好,并不適合游戲玩家,所以iMac系列更多還是面向?qū)I(yè)用戶或商業(yè)型用戶。目前僅剩iMac 24還在更新,新款是2023款,起售價萬元左右。
iMac 24 2023款其實就是核心配置常規(guī)升級,外殼和前代一樣,依然是多彩機身,屏幕維持了一貫的水準,分辨率達到4.5K,支持P3色域。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處理器換成M3芯片,單核性能和多核性能都有明顯提升,尤其還加強了GPU性能,補全了硬件級網(wǎng)格著色和光線追蹤能力,可以輕松勝任圖像處理和視頻剪輯工作,甚至已經(jīng)開始有了一點游戲性能,相比此前的M1芯片提升巨大,所以M1芯片的舊款已經(jīng)不建議購買。
iMac 24本身上也分基礎版和高配版,主要在芯片、接口類型和存儲配置方面存在差異:雖然都是M3芯片,但在圖形處理器上略有差異,高配版集成10核圖形處理器,4個接口,而基礎款集成8核圖形處理器,2個接口。也就是說,如果有高負載圖像處理和視頻剪輯等需求,外置設備較多,那么更推薦購買高配版,但如果只有影音娛樂或者是日常輕文檔辦公需求,基礎款就足以勝任,還更便宜。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iMac 24的問題是蘋果一貫以來的問題:標配8G 256GB的存儲配置太低,且不可擴展,基礎版接口數(shù)量太少,基本離不開擴展塢,而且這些接口全設置在了背面,插拔設備不夠方便,需要站起來才能找準位置。
2、聯(lián)想/中國北京
聯(lián)想在2013年就已成為全球最大的PC廠商,全球市場份額常年居首,一體電腦雖然由于定位模糊的問題,在聯(lián)想產(chǎn)品線中算不上核心業(yè)務,但聯(lián)想也并未放棄這一市場,并且市場表現(xiàn)相當不錯。
聯(lián)想近兩年在一體電腦上明顯發(fā)力,新近推出的YOGA 27系列和小新系列口碑都還不錯,性價比也比較高,現(xiàn)在的主力就是YOGA 27和小新系列機型,入門級則有來酷系列,綜合性能或性價比明顯比其他廠商高一截。
YOGA系列是聯(lián)想定位最高的一體電腦,該系列性價比最高的應屬YOG 27銳龍版,R7-7840H的集顯性能在一眾一體機中鶴立雞群,外觀設計比較獨特,27英寸2K屏幕支持旋轉(zhuǎn)升降,還有RTX4050獨顯可選,不過在內(nèi)部散熱空間緊張的一體電腦中,集顯才是最合適的。6000元左右價位,相比市面上同級別機型競爭力比較強,已經(jīng)可以滿足一些比較輕度的短視頻剪輯、圖像處理之類的應用場景,只用于日常輕辦公需求或網(wǎng)課綽綽有余。
小新系列和筆記本電腦上的定位差不多,主要側(cè)重性價比,分為23.8英寸的小新24和27英寸的小新27。和上一代不同的是,2024款小新系列都是用的標壓處理器,并且全系列標配100Hz刷新的屏幕,這是YOGA系列都不具備的特性,不過小新系列一體機都不支持屏幕升降旋轉(zhuǎn),而且分辨率也只有1080P,原則上更建議購買小新24,否則這個分辨率在27英寸屏幕顯示效果可能會有些模糊。
入門級別機器中則有來酷系列,這個系列雖然硬件配置稍微落后,但勝在價格便宜,只在3000元級別,不過該系列只建議買i5-12450H處理器的24英寸機器,N95和J1425都是賽揚系列處理器,性能非常孱弱,而1080P分辨率在27英寸屏幕上顯示效果不夠好,都不建議購買。
3、惠普/美國
惠普是PC領域中的老字號,目前是全球最大的PC品牌商之一,常年位居全球前二?;萜誔C產(chǎn)品線高度統(tǒng)一,此前一體電腦和臺式機、筆記本一樣分為Envy薄銳系列、星系列、戰(zhàn)系列和小歐系列,產(chǎn)品線縮減后,只剩下了星系列和戰(zhàn)系列。
星系列和戰(zhàn)系列雖然歸屬于不同的系列,但總體定位類似,大部分都是集顯,而且由于一體機并不是各大廠商的主力產(chǎn)品,更新頻率比較慢,星系列和戰(zhàn)系列也是如此,即便是新款機型,普遍也還是13代酷睿處理器,并不會像筆記本電腦那樣換裝成最新款處理器。
比如星24青春版仍然為i3-1215U這類前兩代的低壓CPU,TDP功率僅15W,雖然價格便宜,但性能過于孱弱,基本只能用作網(wǎng)頁瀏覽、極輕負載的文檔辦公類場景。
如果需要一定的性能,27英寸的星One系列或24英寸戰(zhàn)99系列會比較合適,戰(zhàn)99全系采用13代標壓桌面級處理器,所以買i3版的基礎入門款就行,不過最好保證內(nèi)存在16GB以上,512GB起固態(tài)硬盤基本無需外接移動硬盤,機身側(cè)面和背部共擁有5個USB接口和1個type c接口,接入設備相當方便。
星One系列雖然也是低壓處理器,不過是基礎功耗35W的T后綴處理器,如i5-13400T,T后綴代表低功耗(相對H后綴的標壓處理器而言),通常這種處理器都是用在散熱空間小、不需要太高性能的一體機上,相比只有15W功耗的U后綴的低壓處理器強不少。
4、華碩/中國臺灣
華碩是多元化做得最好的企業(yè)之一,涵蓋眾多3C數(shù)碼行業(yè),而且都做得不錯,華碩一體電腦雖然數(shù)量不少,卻不是華碩的業(yè)務重心。
華碩此前的一體電腦產(chǎn)品線極為混亂,在售機型眾多卻都不成體系,各機型定位互相重合,近兩年整合了產(chǎn)品線后清晰了很多,在中國市場銷售的一體電腦主要是破曉V5系列和破曉A5系列,這兩款機型由內(nèi)而外相似度都極高,外觀幾乎沒有區(qū)別,都是低壓處理器 三面窄邊框設計,屏占比很高。
破曉A5系列相對更新一點,用的是13代低壓處理器,不過最高只到i5-1340P,基礎功耗35W,在低壓處理器中是比較強的一檔,無論是核心數(shù),基礎功耗都遠強于上一代的i5-12355U,單核雖然差距不大,但多核性能領先近30%,而且破曉A5和V5價位差距只在300元左右,并不算大,破曉A5系列明顯會更劃算一點。
和其他廠商同類機型一樣,破曉A5系列也更建議選擇24英寸規(guī)格,因為分辨率只有1080P,在27英寸屏幕上會有顆粒感,算是一個負面升級,大尺寸價格還更高,性價比遠不如24英寸機型。
5、戴爾/美國
戴爾在美國是商業(yè)用戶、政府部門、教育機構和消費者市場名列第一的主要個人計算機供應商,在全球PC市場份額中長期占據(jù)前三位置。
高質(zhì)量的售后服務一直是戴爾最為人稱道的一點,但是相應地,由此帶來的品牌溢價較高,產(chǎn)品性價比相對較低,同配機型價格與惠普、聯(lián)想相比都要高一點,這也是戴爾一貫的品牌調(diào)性。
戴爾一體電腦產(chǎn)品線有2個:定位商務的OptiPlex系列為大中企業(yè)、政府部門以及教育機構設計,主要特征為高性能CPU 集顯或入門獨顯,已經(jīng)慢慢淡出零售市場,實際上比較主流的只有家庭娛樂定位的Inspiron靈越系列靈越系列。
和筆記本電腦一樣,靈越系列一體電腦又細分為靈越3000/5000/7000,靈越3000和目前已經(jīng)沒有在售的機型,只剩靈越5000和靈越7000,也就是靈越5421和靈越7720,這兩者分別對應23.8和27英寸屏幕,都是三面窄邊框屏幕,標配隱藏式攝像頭,但只是13代低壓處理器 集顯配置,適合辦公、影音或輕度圖片處理,不適合游戲用戶。
靈越7000雖然型號上要比靈越5000高一檔,但實際上完全可以看作是靈越5000的放大版,除處理器和屏幕尺寸外和靈越5000差別不大,最大的問題是屏幕尺寸放大的同時分辨率沒跟上,1080P分辨率配27英寸大屏反而會拉低顯示效果,而且價位太高,各方面都不如靈越5000。
橫向?qū)Ρ鹊脑?,靈越5000相對其他廠商的機型性價比并不高,i5-1335U雖然是13代處理器,但功耗也僅15W,核心更少的奔騰U300處理器性能則更孱弱,本來性能就算不上高,價位去到了5000元以上,這個價格已經(jīng)完全可以買到標壓處理器一體電腦,比如同樣是一線大廠的聯(lián)想小新24,13代標壓處理器價位還不到5000元。
6、冠捷/中國臺灣
冠捷是目前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顯示器代工廠商之一,顯示器出貨量已連續(xù)18年位居全球第一,而顯示器是一體電腦最核心的部件之一,這使得AOC在一體電腦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銷量一直不低。
AOC顯示器一直以產(chǎn)品線長、性價比高著稱,一體電腦也延續(xù)了這樣的市場策略,主攻大眾市場,其絕大部分機型都搭載桌面級標壓CPU,性能比U后綴和T后綴低壓CPU強上不少,價格卻不高。
AOC一體機數(shù)量此前是各大品牌中最多的,包括大師、戰(zhàn)神、的盧等一大堆產(chǎn)品,且存在多代機型同時在售的情況,以至于產(chǎn)品線顯得極為混亂,所以近兩年同樣縮減了產(chǎn)品線,只余下基礎入門的AIO大師系列和相對高端一些的的盧系列。
在14代處理器機型已經(jīng)上市的當下,對于采用11代酷睿之前處理器的機型,一般都已不建議購買,大師734大部分機型都已經(jīng)有些過時,僅建議選擇大師926、大師734中配備i5-12400H或i5-12450H,雖然這兩個都是12代處理器,但強在這是標壓處理器,性能相對13代的T/U后綴的低壓處理器依然具備性能優(yōu)勢,僅需3500元左右,這兩款一體機都是觀影、輕辦公一體機,12代標壓處理器性能綽綽有余。
相比大師系列的入門一體機,6000元出頭的的盧948就完全是高端定位了,這是一臺設計視頻剪輯定位的一體電腦,所以最大的特點就是“好屏幕”,28英寸4K屏在分辨率上僅次于蘋果iMac,ΔE<2,i5-14400F標壓處理器 RM550獨顯配備也是一體電腦中的獨一份,RM550雖然不算高性能獨顯,但4G顯存不需要額外占用內(nèi)存,相比集顯機器好不少,但用于AI創(chuàng)作場景恐怕力有不逮,AI創(chuàng)作普遍要求8GB顯存。
7、宏碁/中國臺灣
宏碁也是國內(nèi)用戶相當熟悉的品牌,主要從事個人電腦、顯示產(chǎn)品等業(yè)務,PC是其支柱業(yè)務,在頂峰時曾達到全球第四,一直都是性價比較高的品牌。
和AOC一樣,宏碁此前的一體電腦系列非?;祀s,鯊魚、麒麟、皓月、傲月、商祺、商朋、蜂鳥等多個系列在售,同樣存在新舊世代機型同時在售的情況,縮減產(chǎn)品線后只剩下了蜂鳥和商祺系列,全系列目前都是未配備獨顯的輕辦公一體機,并無高性能機型。
蜂鳥A24是宏碁當前性價比最高的一款,同時也是目前定位最高的一款,24英寸微邊框高色域屏幕,屏占比95%以上,最薄處僅12.5mm,搭配的是13代標壓處理器,所以即便是i3版本性能也不算太差,要強于13代i5低壓處理器,起步價位3000元內(nèi),i5版也不沒超過4000元,可以優(yōu)先考慮。
而定位更低的蜂鳥2024款和商祺系列定位基本一致,價位也相近,彼此間基本就是外觀上的區(qū)別,商祺系列偏商用,所以外觀比較低調(diào),純黑配色,蜂鳥系列偏家用,外觀顏值會稍微高一些,純白配色。不過不管哪個系列,都不建議購買N系列處理器規(guī)格,尤其是N100,基礎功耗僅6W,稍好一些的i3-N305也僅有15W功耗,低功耗就意味著低性能,N100處理器甚至不如當前手機的峰值功耗。
同樣的,蜂鳥系列和商祺系列也不建議買27英寸規(guī)格,因為這倆機型的分辨率都只有1080P,在27英寸屏上顯示效果不盡如人意,這兩臺機器的價位也差不多,i5-12400H/i5-12450H處理器,16GB內(nèi)存 512GB硬盤的規(guī)格都在3500元左右,商祺系列會略微便宜一兩百元左右,看偏好選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