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科研機構,作為項目運營平臺時怎么理解、如何構造?(新型科研機構實施方案)
作為項目運營平臺時怎么理解、如何構造?
企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系列研究。
近年為增強研發(fā)能力,尤其為更廣泛運用外部科研力量,很多企業(yè)和科研院所都建立了在體制機制上有別于傳統(tǒng)科研模式的各類新型科研機構或平臺。但幾年下來很多遇到初期投入的巨額資金花完了,高端人才沒留住低端卻沉淀下來,申請了不少課題,但有用的科研成果沒看見。
這類作為科研項目運營管理平臺的新型科研機構究竟該怎么理解、怎樣構造、如何運行?復斯專家指出,作為新型科研主體應將功能定位在兩個主要方面上:項目爭取功能和生產(chǎn)管理功能,也就是科研管理功能。換句話說就是科研業(yè)務的經(jīng)營功能和科研項目的管理功能。
而科研人員招聘、培養(yǎng)、積聚及由此導致的一系列其它功能,早期應更多依托母體,也就是平臺建設承擔主體的功能延伸實現(xiàn)。
從資源特征看,其重點配置的資源應主要是兩類:第一類是科研條件保障資源,如實驗室、科研設備等。第二類是科研管理資源,如科研管理人員、科研管理制度體系和相關知識、經(jīng)驗等。
而經(jīng)常性科研人員作為當前一般科研機構占比最高的資源應較少配置,即不需要把這些科研資源從原部門或單位中抽離出來,更不應大范圍招募。
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怎么做科研?要按項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進行運行和管理。在科研項目的人員組織上采取跨科研機構邊界的臨時聘用方法。在科研項目的管理上采取規(guī)范的課題負責人制。在科研經(jīng)費管理上采取項目預算管理制。在科研項目考評上采取軟周期考評模式等。
這樣該新型科研主體雖然長期的經(jīng)常性配置人員很少,但只要在研項目多,經(jīng)常性存在的科研人員就會很多,且質量都很高,從而構造出一個這樣的運營平臺、科研業(yè)務經(jīng)營平臺和科研項目生產(chǎn)管理平臺。
為此復斯專家認為,在進行實際構造時一個根本指導原則是:"在管理上做實、在人員上做虛",即充實科研管理人員,完善科研管理的體制和機制,使科研管理功能實實在的形成且非常強大。而科研人員不能實配太多,本質上更多的是成為體制平臺和機制平臺。
·1.企業(yè)科技體系建設內容框架:3大內容、20個模塊、128項工作。
·2.企業(yè)科技體系建設內容框架:3大內容、20個模塊、128項工作。
·3.科研院所建成果轉化平臺*十問十答。
·4.課題制的改革方向:擴展組織邊界、還原管理邊界。
·5.科研項目實施體系:三個維度與三種成分。
·6.科研項目管控模式:管成果,更要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