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項目類別ABCDE分別指(科研項目類別填什么)
【注:個人觀點,請勿對號入座】
中國高等教育經過最近快速發(fā)展,各個級別(本科、碩士、博士)的培養(yǎng)的畢業(yè)生快速增長,讓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為我國各個方面的發(fā)展提供了人才,的確可喜可賀。
但除了這一點,高等教育在科研和成果卻沒有得到同步提升,與國家的投入完全不成比例,一直在原地打轉,甚至有的還倒退了。下面就將一些主要問題列出,并和同仁們探討。
科研方面,國家每年給高校投入大量的科研經費;特別是近些年來,國家資金雄厚,每年估計都會給高校投入幾千億的科研經費(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2020高等教育國家投入13999億元,如果按照總經費50%投入到科研經費,則高校全年有約7000億的科研經費);
除了個別行業(yè)性強(例如航空、航天、核工業(yè)、通信等)的高校之外,絕大多數經費可以說打了水漂。每年設立了大量的基金項目、科研項目,發(fā)表了大量的論文,評了無數的獎項。而高校以及領導高校的教育部也把立項數目、發(fā)表論文數目,評獎數目作為產出指標與考核指標。
近年來國家認識到這個問題,提出破“五唯”;從各個高校破“五唯”的實踐來看,效果并不理想,反而某些“唯”更嚴重了。
分析一下“五唯”產生的背景以及滋生的土壤,就能理解目前機制下,各高校為什么難以破“五唯”,以及究竟怎樣才能正確的去破“五唯”。
高校發(fā)展與國家整體實力與經濟發(fā)展水平息息相關。在2000年以前,國家從經濟、科技、高等教育、企業(yè)、民生等各個領域與西方發(fā)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而西方發(fā)達國家經過幾百年的發(fā)展和積累,在各個領域都有較為成熟的標準,也有較大的話語權;因此我們的各個方面的成果評價體系都借鑒了西方的評價體系,高校科研領域也是如此。
先分析“論文”這個指標,一開始采用這個指標的時候區(qū)分了論文期刊發(fā)表的級別以及論文的數量。這個指標明眼人看到就會問題,就論文的數量而言,有的人就會把原本一篇論文的內容進行拆分,就像Intel的芯片性能擠牙膏一樣,分為很多篇來進行發(fā)表。
再來看論文期刊級別,這個影響因素太多,比如學校的級別、有什么級別的項目加持、背后大佬的影響力等,顯然也不是特別客觀的因素。
再來看論文的引用因子,因為這個因子山東曲阜師范大學的數學系排名國內第一,這個指標可信嗎?
實際上論文涉及成果的真實“價值”或者真實“學術水平”是客觀的,并不會因為發(fā)表刊物級別、引用因子多少、論文的數目發(fā)生改變。而且在論文發(fā)表幾年之后,評價論文的真實“價值”或真實“學術水平”就比較客觀,是濫竽充數,還是真金白銀都暴露出來了。
要做到對論文涉及成果的真實“價值”或真實“學術水平進行客觀評價,要滿足下面幾個前提:
1)將論文的成果公布出來;
2)在幾年之后進行同行評價;
3) 這個同行不要限制在已有的學術圈內。
再來看破“五唯”后,各個高校的做法。
1)較好一點用代表作或代表成果進行評價,但還是做不到提到的3點,本質上只是去除了論文數量或引用因子這些指標。并不能客觀評價出是否真的有價值。
2)還有的變成只看高級別刊物的論文,這個根本不是破“五唯”,而是更“唯”了。
3)還有的高校的做法就是直接不看論文這個指標,變成了“唯項目”,還是沒有脫離原來的“唯”。
再來看項目。如同論文一樣,研究項目“真實價值”是客觀的,并不會因為項目的類型與級別發(fā)生改變。
在現實中,除了基金項目外,其它項目的影響因素太多了,這個最應該破;但現有機制下,牽涉的因素太多,影響到了太多人的利益,屬于禁區(qū),沒人敢去破。能不能破呢?也能破,但破的方法會引起太多爭議了,后續(xù)再談吧。
就項目這個維度來說,破“五唯”前后也沒有本質改變,都沒有涉及到項目的“真實價值”,而是關心項目類型、級別、金額。這樣的后果就是,項目這個維度在破“五唯”后可能變得更“唯”了。讓青椒們花費大量級別去提升申請項目類型和級別,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其實要真正“破五唯”,得分析“五唯”最根本的原因,得從制定高校科研考核制度與指標源頭來分析。只有懂得高校科研要完成的需求,并在相關科研領域有豐富從業(yè)經歷和取得較好成果的人來負責,才會制定出符合高??蒲幸?guī)律的考核制度與指標,真正“破五唯”,否則都是換湯不換藥。
可以簡單分析一下目前高校科研領域類別、特點,提供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
高校科研項目包含了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是很枯燥的,研究人員主要是以興趣為主;可以看看近代與現代數學、物理、化學領域的基礎研究,都是有濃厚興趣的科學家經過長期坐冷板凳研究出來的;目前基礎研究領域涉及的需要突破的0-1的理論數量并不巨大,因此基礎研究也不需要那么多人參與。
再看實際情況,讓大量的沒有濃厚興趣的年輕博士投入到基礎研究;在現有考核機制下,被迫去構造一些“短平快的所謂基礎研究”的研究項目,除了完成考核指標外,根本屬于浪費資金和時間。
應用基礎研究的特點需要和應用掛鉤。目前應用基礎研究占據了高??蒲薪涃M絕大部分,理工科高校教師大部分也是從事應用基礎研究。因此在高??蒲械膽没A研究領域 “破五唯” 就尤為重要了。
目前高校應用基礎研究存在最大的問題是:相當數量是脫離真實應用需求的應用基礎研究,變成了空中樓閣,但卻能很好地滿足了考核指標。
引起這方面的原因很多,這里提出兩點:1)不合理的考核制度與考核指標;2)目前高校教師來源單一,高校老師大多都是從高校畢業(yè)之后就留在本?;蛉テ渌咝#麄兊膶熞彩侨绱?。與歐美大學有相當比例來自企業(yè)界不同。
但最重要的還是不合理的考核制度與考核指標,而這些制度與指標也是由人來制定的,由誰來制定這些指標就顯得更為重要了。這也是“破五唯”的關鍵。
對于高校應用基礎研究,誰來負責制定“破五唯”的制度與考核指標呢?這里有兩個建議供參考:
1)由高校負責應用基礎研究領域的資深教授來制定;但也存在缺陷,教授缺乏工業(yè)界的經歷會導致高校教授難以提出哪些才是真正需要的“應用基礎”研究,而不僅僅是自己理論分析出來需要的應用基礎研究;但也比目前行政部門制定出來的考核制度與指標好些。
2)主管高??蒲械南嚓P部門,引進高科技企業(yè)、包含國防領域(飛機發(fā)動機、高端材料)、卡脖子行業(yè)領域(光刻機、芯片制造領域)或目前尚待突破高端設備與技術領域(高端分析儀器、高端醫(yī)療設備等)的資深研發(fā)人員或科研主管人員,由這些人員與高校應用基礎研究領域的資深教授一起討論重建高校應用基礎研究領域的立項與考核制度。
上述的第2)點應該能較好地解決高校大量應用基礎研究領域的破“五唯”問題。
“破五唯”很重要,但如果相關考核制度與考核指標制定還是由原來的人負責,那只會是換了一種形式的“唯”,可能會好一點,也可能會更差,就看各位運氣了。